台风“桦加沙”要来,广东的朋友圈里比风声雨声更热闹的,是各路“大导演”们争先恐后上映的灾难大片。
说真的,每次台风登陆,其实都有两个风暴中心,一个在地图上,呼啸着卷起海水和树木;另一个就在我们的手机里,翻腾着像素和情绪。
这回,AI画师们先热场,一幅幅“栓Q栓飞机”的奇图刷了屏,大家笑得前仰后合,用一种天塌下来也要先整活儿的乐观精神,把台风天过成了段子节。
这挺好,毕竟生活那么苦,总得找点乐子。
可玩归玩,闹归闹,有些人却把道具当真枪使,把玩笑开进了现实里。
最先引爆G点的,是深圳大鹏新区那段“海水倒灌,小孩被冲走”的视频。
镜头晃得跟得了帕金森似的,浊浪滔天,一个瘦小的身影在水里起起伏伏,无力挣扎。
那画面,但凡有点同情心的人看了,心都得揪成一团。
一时间,祈福的蜡烛在评论区排起了长队,质问和愤怒更是像开了闸的洪水,差点把当地部门的官微给淹了。
结果呢?
就在全网情绪快要沸腾的时候,官方一则通报轻飘飘地落了下来,像一盆冷水浇在滚油上:那个在水里“挣扎”的,是个雕塑。
对,一个石头疙瘩。
一个原本安安静得当个艺术品的摆件,愣是被台风这位“最佳导演”和某些别有用心的“摄影师”联手捧上了“悲情主角”的宝座。
海浪一拍,它倒了;浪一退,它又被水流顶得晃晃悠悠坐起来,一来二去,一出活灵活现的“末日求生”就齐活了。
这剧本,你都不知道该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还是该感慨人类想象力的无边无际。
你以为这就完了?
镜头一转,来到江门。
同样的配方,熟悉的味道。
“江门汇悦大融城门口路面裂开了!”
视频里,一条狰狞的裂缝横亘在马路上,仿佛下一秒就要地裂山崩。
这可比淹水吓人多了,脚下的大地要是靠不住了,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。
于是乎,社区的网格员们估计是踩着风火轮赶到了现场,就差拿个放大镜趴地上了。
最后的结论让人哭笑不得——那条“末日裂缝”,是马路沥青填补后的伸缩缝,被雨水一泡,光线一折射,在镜头里就成了一道深不见底的“天谴”。
一场视觉上的魔术,却成功挑动了整座城市的末梢神经。
从栓飞机的AI狂欢,到石头小孩“溺水”,再到水影冒充“地裂”,这套谣言组合拳打下来,你发现问题在哪了吗?
它正在悄悄地给我们的大脑做“脱敏治疗”。
一开始,我们看到离谱的东西还会笑,会质疑;可当这些半真半假的“猛料”轮番轰炸后,我们的警惕心就跟被泡发的木耳似的,越来越松软。
这才是最要命的。
它会让你在真正需要严肃对待的官方预警面前,习惯性质疑,甚至麻木不仁。
就像那个喊“狼来了”的孩子,喊多了,等狼真的叼走他家羊的时候,村里人还以为他在玩行为艺术呢。
这种信任的透支,后患无穷。
去年某地因为谣言,大半夜全城上演“胜利大逃亡”,结果台风压根没瞧上那地方;今年又有人信了“台风改道去日本”的鬼话,结果在外面吃着火锅唱着歌,就被堵路上了。
更有些人,把“追风”当成了一种时髦。
前阵子就有个新闻,一家人非要去海边感受台风的“魅力”,结果母子双双被浪卷走,幸亏命大被人救了回来。
我就想问问,是家里的沙发不够软,还是手机不好玩?
非得拿自己的命去给朋友圈凑几张素材?
这种把灾难当成背景板,把自己当成主角的表演型人格,已经不是乐观,而是愚蠢了。
台风“桦加沙”的雨会停,风会走,那些被吹倒的树和广告牌,总有人会去扶正。
但被这些谣言和闹剧冲垮的人心堤坝,又该怎么重建?
法律说,编造虚假险情,最高能判七年。
这可不是闹着玩的,当你的一个“随手转发”可能导致别人家破人亡时,流量就成了带血的馒头。
所以啊,下回再有风雨,咱先把手机里的各路“野生气象台”和“现场目击者”拉黑,老老实实看官方发布。
那些在风雨里逆行的背影,那些提前转移了189万人的默默行动,比任何一张P图、任何一段掐头去尾的视频,都更值得我们点赞和信赖。
毕竟,风会停,但脑子里的水,得自己倒。
炒股股票配资.股票办理开户.股票配资申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