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阅读专栏:第 26 期
作者 | 刘国华 原创出品 | 管理智慧
很多人对创业者有个误解:觉得那些能在商场上翻江倒海的人,过去一定是学校里最聪明、最能考的那一拨人。可现实并不如此——不少出类拔萃的创业者,学生时代恰恰不是老师眼中的好苗子,甚至连完成正常学业都得磕磕绊绊。
看着反常,其实不奇怪。仔细想想,就能发现其中的逻辑。
优等生:赢在起点,输在路径依赖
优等生们有个天然优势:思维清晰、执行力强、擅长在已有规则下做题、完成任务。所以他们特别适配标准化人——考大学、进大厂、走职级晋升的路,对他们来说就是顺水顺风。
但也正因为这样,他们很容易被困在路径依赖里。一旦脱离考试体系、流程清晰的体制环境,就会感到不安。他们习惯了赢,一旦输了,会特别焦虑,甚至怀疑人生。
还有一点也不能忽略:优等生有太多 Plan B 了。失败一次,可以去考公务员,去国企,去研究院,或者直接继承家业。他们不需要非要靠创业来翻身,自然也就少了"搏命一试"的冲动。
差等生:从小输惯了,反而赢了抗打击能力
反观差等生,早就习惯了摔倒、再爬起来。他们对失败没那么敏感,也没那么玻璃心。反正一路走来没人怎么看好,自己也没啥可失去的,那就多试几次呗,撞撞运气,说不定哪次就撞上门了。
这类人反而养出了一种能力:低成本试错 + 快速迭代。哪儿有缝就钻哪儿,跌倒了拍拍土,调个方向再来。这种失败免疫力,在创业这种高不确定性的场上,就是大杀器。
更重要的是,他们更容易抓住边角机会——大厂不屑、小公司看不懂的东西,他们能先进去试水,没准就摸出点门道来。
创业比的谁扛得住、熬得久、改得快,本质是个高波动的概率游戏。
不过,创业这几年已经换剧本了
话说回来,也别太沉浸在"差等生逆袭"的爽文情节里。
现在的创业环境早就不是十几年前那个有胆就能上的蛮荒时代了。你看看现在跑出来的热门赛道:AI、生物医药、先进制造、机器人、航天科技……哪一个不需要深厚的学科知识打底?靠的是技术与科学,不是意气和热血。
也就是说,过去敢闯敢干型的草根创业者在许多新兴领域,已经显得有些吃力。未来的大趋势,是科研人创业,是科学家、工程师、复合型知识分子出来带队。而他们中的很多人,恰恰可能是当年的优等生。
都不重要,真正重要的,是你的持续进化能力
不管你过去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,那都只是"开局设定"。决定你能不能活下去、跑出来的,是你有没有一套快速进化系统:愿不愿意持续学习、敢不敢试错、能不能失败后迅速调整认知与方向。
千万别被自己的过去定义了,别指望光靠聪明吃遍天下,也别迷信那些励志逆袭的剧本。真正靠谱的,是你有没有不断升级自己的能力矩阵——从靠一技之长到建立复杂系统,从头铁莽撞到审时度势、理性复盘。
商业没有捷径,但总有人能走出来。你是哪一种人,不是看你现在在哪里,而是看你面对变化时,能不能不断更新自己。
—— · END · ——
小注
此篇所录,出自所著《新商业思维》(第一辑)。并于原稿之上,多有略微删润,以增益其义。
套书共六辑,洋洋洒洒百万余言,以"短阅读,长思考"为成文原则,广涉商界诸般思维,常有洞见。然书成之后,阅者寥寥。虽或有读者妄语曰:"读此六卷,世间再无新思维;纵有新意,亦不过换汤而已。"此言或讥或赞,不可尽信。然有友人劝曰:"观点思维若不传,终将珠玉蒙尘,实为可叹。"余闻此,颇感其言有理。且其已久无再版,市井难寻,欲购亦不可得。
故此立志,将以数载光阴,择时细述,陆续刊布。惟愿诸君偶有所得,一言半句,能启思路,便不负笔墨一场。
作者|刘国华
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,品牌与传播事业部负责人,专注品牌建设与企业文化、企业史与企业家思想,常年为多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。
短阅读系列推荐▼
推荐课程,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查看▼
华夏基石咨询集团
※ 咨询服务领域 ※
战略丨营销丨研发丨生产丨运营丨品牌
企业文化丨组织人力丨 AI 应用
中国领先的实战型、陪伴型咨询服务机构
地址:北京中钢国际大厦 A 座
咨询合作:15611565916
咨询合作扫码
衷心感谢读者朋友们的阅读和订阅《管理智慧》,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,敬请星标本公众号,及时分享有价值的原创文章,共同推动中国企业管理的高质量发展。
炒股股票配资.股票办理开户.股票配资申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