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央行又给市场扔了个大消息,意思很明白:钱袋子准备松动松动,下半年降息这回事儿,基本是板上钉钉了,而且幅度还不小,市场都估摸着得有30个基点。这风一吹出来,市场上那些老狐狸似的资金,闻着味儿就开始躁动起来了,股市里好些个板块,眼瞅着就要开香槟庆祝了。
这事儿吧,得拉长了看。过去这一年多,大伙儿都感觉干啥都累。企业吧,订单不敢多接,机器不敢多开,生怕投进去的钱砸手里;老百姓呢,捂紧钱包过日子,非必要不消费成了口头禅,逛商场就跟逛博物馆似的——光看不买。整个经济气氛,就跟梅雨天似的,又湿又闷,浑身不得劲。现在可好,央行这一嗓子,就像憋久了的乌云里猛地炸了个响雷,哗啦啦,雨点子,或者说“钱点子”,感觉就要往下落了。信号很直接:该活动活动了,该花钱花钱,该贷款贷款!30个基点听着有点专业?咱给它整明白点。简单说,你要是背着100万的房贷,按30年月月还那种,利息降30个基点之后,你每个月能少掏差不多200块钱。一年下来,就是两千多!别小看这两千多,搁普通家庭手里,能干不少事儿:给孩子多报个兴趣班,周末多出去下几顿馆子改善改善,再或者换部新手机都富裕。对真背着房贷的人来说,每月实实在在少还一点,那感觉就像身上卸下个小包袱,舒坦。谁最先乐开花了?开发商啊! 这哥几个过去两年多,那真是黄连树下弹琵琶——苦中作乐都算不上。房子不好卖,钱周转不开,大开发商硬撑着,小点的早就喘不过气,关门倒闭的新闻时不时就来一条。现在降息的风一吹,他们就跟打了强心针一样,腰杆子瞬间硬了几分。道理摆着呢:利息低了,买房的人每个月还款压力小了,掏钱买房的勇气不就回来了嘛?看房的人,签合同的劲头估计能足点儿。不过啊,我得泼点冷水:大伙儿别指望这波能重现当年房价蹭蹭往上的盛景。上头“房住不炒”这根弦,绷得可紧着呢,意思就是让你有地方住,但你想靠这个再猛炒一把赚大钱?门儿没有!顶多是让楼市喘口气,稳当点,别崩了就行。开发商一乐呵,后面跟着的建筑、建材兄弟们自然雨露均沾。想想看,房子好卖了,开发商手里回笼了资金,下一步干嘛?赶紧拿地、开工啊!水泥、钢筋、沙子、玻璃、涂料……这些盖楼必需的家伙事儿,需求不就“蹭”地上来了?认识个老朋友老李,搞建材生意的,前两年愁得哟,头发都白了一大片,仓库里堆的货比人还高,天天唉声叹气。前两天碰着了,嚯!精气神都不一样了,红光满面的,正打电话联系老客户,嚷嚷着让提前备货呢:“兄弟,这次风声正,赶紧的,下个单!早下单早拿货,晚了怕涨价!”
他是真懂行,政策稍微松一松,他们这行就能跟着喝口热乎汤。工地上机器一响,黄金万两,干活的工人们也指望着活儿多钱才好挣。还有一个大头乐开怀的,就是干制造、搞工厂的老板们。 这制造业,最愁啥?不就是钱贵嘛!贷款利息跟块大石头似的压在胸口,想更新个机器?贷不起!想多招点人手扩点产能?不敢贷!现在降息这把刀,看准了砍下来的,就是融资成本这块硬骨头。贷款便宜了,负担轻了,老板们咬咬牙、跺跺脚的决心就来了。特别是那些搞出口的厂子,国外市场三天两头刮风下雨,生意本来就不好做,关税、制裁各种幺蛾子不断。国内这头资金成本再一降,好歹能喘口气,盘算盘算。不过,光指着降息救活工厂也悬,还得看外边那些大客户的脸色的什么时候缓过来。钱是必要条件,但订单才是爹妈。老百姓这边呢?消费的胆子也能壮一壮了。 利息往下掉,存在银行里的钱,感觉就像是放凉了白开水,越来越没味儿了。大家的存款意愿自然就降低了。那钱放着不值钱,还老惦记着贬值,不如拿出来花掉!买买买,吃吃吃,玩玩玩!商场里的服装、电器,搞餐饮的馆子,开旅行社的老板们,眼巴巴盼着的就是这股消费风。我小区里的王大姐,典型的精明主妇,前段日子聊天还说:“现在得省着花,多存点养老钱。” 这两天降息风声一响,口气立马变了:“哎,你说这利息,存着没啥劲儿啊!我寻思着,国庆节带孩子和他爸去哪玩玩?三亚是不错,还是出国溜一圈?” 心理账本一划拉,花钱享受的念头就占了上风。这股消费的小暖风,对恢复经济活力特别重要。股市这潭水里,最起波澜的估计是“券商”这帮掮客。 央妈松钱袋子,说白了就是市面上流动的钱变多了,水涨船高。钱一多,水活了,股市这个大池子自然容易热闹起来。买卖股票的人多了,成交活跃了,佣金哗哗地往券商口袋里流,这是他们最核心的饭碗。再加上现在这年头,老百姓投资的路子确实不多:房子吧,门槛高还被打压;理财吧,收益平平还老不保本。一圈看下来,股市,虽然风险明摆着,但对部分有点闲钱、又想搏一搏超额收益的人来说,还真可能是个吸引钱的方向。券商的经纪、投顾业务,自然跟着“旺”起来。当然,丑话放前头:股市有风险,入市得带脑子带心脏,别光听风就是雨。最值得念叨念叨的,其实是街头巷尾那些不起眼的小微企业。 这些小老板、小作坊主、小商户,规模不大,解决的就业可不少。他们喊了多少年?融资难!融资贵!想贷点款周转,要么手续繁琐批不下来,要么批下来了利息高得能吸你骨髓。降息这玩意儿,对他们来说,简直就是干旱里的及时雨!利息哪怕只是低那么一点点,对他们紧绷的资金链来说,可能就是救命稻草。家附近有个开便利店带个小超市的张老板,跟我算过账:“老弟你说,我们这店不大,压货本钱不小。旺季想多备点货吧,钱不够,找银行贷,那手续,那利息,算下来忙活半天就给银行打工了。要是真能拿到便宜点的贷款,今年过年我就能多囤点好货,生意做大了,年底还能给店里那几个帮忙的小伙子姑娘们发点红包!” 这话听着真挺让人感慨的,一滴水对大海微不足道,对小草可能就是生机。可硬币都有两面,钱袋子一松,也不是谁都咧着嘴笑。银行这边就有点笑不出来,眉头得皱上了。 利息差是啥?就是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:从咱老百姓这收存款,付点利息;再把这钱贷出去给企业、个人,收更高的利息。中间这差价就是银行吃的饭。现在好了,央妈要求降息,主要是降贷款利息(LPR),让贷款的人少还点。但是存款利息呢?不敢大刀阔斧地跟着猛降啊,不然老百姓还不都跑去把存款取了?存款一跑,银行也慌。所以你看,这边贷款利息降了,那边存款利息还不能同幅度跟着降,银行手里的利差空间,就像被两头挤压的大饼,“滋溜”一下变小了。利润少了,银行的日子自然就没那么好过了。有个在银行当客户经理的朋友私底下跟我吐槽:“哎,今年这业绩指标悬了。放贷放出去,利息收得少了,考核压力山大啊!”容易被政策浪潮“误伤”的一群,还有靠着利息吃饭的退休老人家们。 这群体手里往往有点存款养老,不太敢也不能去搞什么高风险投资,基本指着那点定期、大额存单的利息补贴家用或者保证点生活质量。利息一降,他们到手的收入就跟缩水似的少了。小区花园里下棋聊天的刘大爷就挺发愁:“哎呦,我们老两口的退休金,也就将够温饱。原先那点存款利息,还能贴补贴补,给小孙子买点零食玩具,偶尔去公园门口吃碗面。这下好,利息低了,这补贴直接少一截儿!这生活,看来又得勒勒裤腰带了。” 声音里都是无奈。所以啊,政策制定的时候,这些群体的利益也需要充分考虑。还有个大家心里普遍打鼓的事儿:钱多了,东西会不会涨价啊?也就是“通胀”这头老虎,会不会又蹦出来? 这真是个需要瞪大眼睛盯紧的问题。目前看CPI的数据,好像还不算太火。但大家去年被“二师兄”(猪肉)那波暴涨可吓怕了,记忆犹新啊。猪周期这玩意儿神出鬼没的。还有油费、菜价这些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指标,都得死死盯牢。钱放出来是促进经济活动,是好事,但水流向哪里要把握好。如果钱都冲着民生必需品去了,物价噌噌涨,那对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,简直就是雪上加霜,相当于手里的钱又被割了一把韭菜。所以,降息这步棋好不好,关键还得看后面的物价数据稳不稳得住。希望这次调控能更精准,别让好棋走了偏锋。说到底,央行这个大动作,根本目标就是四个大字:稳定经济! 现在这形势,外面世界也不太稳当,摩擦、衰退的阴影时不时冒个头。咱们能做的,就是练好内功,把自己家院子打理好。降息这招,就好比给有点气虚的经济体打了一剂强心针。但各位也都明白,光扎一针强心剂肯定不够,病人最终康复还得靠全面调养。所以后头得跟上组合拳:该减的税继续减,该给企业卸的包袱继续卸,想办法刺激大家消费的内需要激发出来。这些手段得协同发力,共同使劲,经济这辆大车才能跑得稳当。最后,唠点实在的,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,这政策到底意味着啥,咱该怎么办?简单归纳几点:1. 有房贷的兄弟姐妹: 你可以暂时松口气了。月供减少,意味着你每个月兜里能多落下几个子儿。这钱,可以适当改善生活,或者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。2. 有心买房的准刚需: 确实是个利好时机,观望的气氛可能会弱一些。但你得记住,别指望靠这个“抄底”,别指望房价能暴涨。目的是住,不是炒。看准了,量力而行,合适就出手,别因为“可能有优惠”而冲昏头脑买了超出能力的房子。3. 存款大户(特别是老人家): 利息下行是趋势了。不能光指望银行那点利息钱生钱了。得多了解了解其他相对稳健、收益又比银行利息稍好的理财方式了(比如靠谱的R2级理财、长期国债、部分结构性存款等)。当然,安全第一!别被高收益忽悠瘸了。4. 做生意的(尤其小微老板): 坚持住!整体融资环境确实在向积极方向发展。多留意下你们本地银行的政策,有合适又便宜的贷款渠道,可以考虑抓住机会,补充点运营资金或者盘活一下。5. 找工作的朋友们: 留意政策传导。建筑、建材、大消费(餐饮、零售、旅游)、还有制造业回暖之后带动的上下游这些领域,工作机会可能会增多些。求职方向可以适当往这些受益板块靠近点看看。说到底啊,经济政策这玩意儿,就跟医生开方子一样,讲求一个“对症下药”。现在最大的“症结”在哪?就是整个社会的信心不足,需求乏力:老板们不敢投钱扩产,大家伙儿不敢放心大胆花钱消费。降息这味药,主打一个“降成本、提信心”。但它好不好使?能不能立竿见影?真不好打包票。就像那中药,得看君臣佐使搭配得好不好,后续调理跟不跟得上。光靠这一味药独木难支。不过呢,信号释放出来,就是最大的积极面。这基本意味着“紧”的日子暂时告一段落,转向更积极、“松”一些的政策轨道上来了。好比是寒冬腊月里,终于看到树梢冒了点绿芽子,春天不远啦,心里总归有点暖意和盼头了。话得撂到根上:政策暖风是吹起来了,但各位千万要保持清醒,别让这暖风吹飘了!该干的事儿还得脚踏实地干。投资这事儿,要冷静,别听风就是雨瞎折腾,看看自己的本事有多大,腰包有多厚,风险胃口有多强。消费呢?该花的花,但也要悠着点,别为了赶时髦、怕贬值就大手大脚猛烧钱,留下一地鸡毛。应急储备的钱,该存还得存,心里有底,遇到事儿才不慌。政策是好政策,方向是对头的,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上,是福是祸,怎么接,怎么用,全看你自己怎么盘算,怎么走道了。老话儿说得好,鞋合不合适,走两步才知道;路顺不顺当,得自己迈开腿去趟。
炒股股票配资.股票办理开户.股票配资申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